weapons世界最著名的20大标志性建筑!-玉溪锌键装饰

2015年01月23日

世界最著名的20大标志性建筑!-玉溪锌键装饰
地标,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犹如星辰北斗,一般人看到它的时候就会立刻认出自己身在何方。
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今天带大家去看全世界最著名的,一定要去看的20大地标性建筑,中国上榜的有两个,猜猜看是哪两个?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像的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是法国于17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1776年10月28日铜像落成。1984年,美国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自由女神像
又称为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国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在巴黎设计并制作,历时10余年,于1884年5月完成,1885年6月装箱运至纽约,1886年10月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在纽约主持揭幕仪式。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25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自由女神像称不上历史古迹,仅是一件人工塑造的艺术品。19世纪末,洲际旅行尚无空中航线,越过大洋的运输工具只有轮船,而纽约港是美国沿海最大的港口。 作为进出美国的大多数旅客要经过的一个港口,人们在距曼哈顿岛西南角仅3公里远小岛上矗立起了这座自由女神像。
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埃菲尔铁塔是法国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和1889年举行的巴黎世博会而修建的。它历时3年多的时间建成,矗立在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
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1.2万个金属部件,用铆钉250万个。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共用去熟铁7300吨。塔分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

埃菲尔铁塔2011年约有698万人参观,在2010年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2.7亿人,每年为巴黎带来1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
万里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关口有: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关、水口关、紫荆关、宣化城、三屯营、三道关、大毛山关、义院口、界岭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关、白洋峪关、青山关、铁门关、潘家口、龙井关、洪山口、上关、常峪口、狼窝沟口、新河口、白石口关、浮图峪关、乌龙沟关、飞狐口、寡妇楼、司马台、慕田峪关、沿河城、将军关、白马关、鹿皮关、河防口、莲花池关、黄花城关、撞道口关、九孔楼、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鸡鹿塞、高阙塞、大同城、杀虎口、威鲁堡口、金锁关、黄泽关、黄榆关、北楼口、宁武关、利民堡口、得胜口、镇宏堡口、平远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口、镇口堡、守口堡口、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口、镇羌堡口、拒墙堡口、拒门堡口、助马堡口、破鲁堡口、保安堡口、宁鲁堡口、破虎堡口、残虎堡口、马堡口、云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败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将军会堡、丫角山、老营堡、红门口、老牛湾堡、阳方口、白草关口、广武城、北楼口、狼牙口、龙泉关、固关、鹤度岭口、马岭关、支锅岭口、峻极关、吴旗秦长城等。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兰登堡门是一座古典复兴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1788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为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下令重新建造勃兰登堡门,历经三年于1791年完工。第二场世界大战之后,勃兰登堡门同柏林墙一起见证了德国近半个世纪的分裂,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它成为了两德统一的象征。

勃兰登堡门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由朗汉斯设计,仿照了希腊雅典卫城的柱廊建筑风格。勃兰登堡门高26米,宽65.5米,深11米,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东西两侧各有6根爱奥尼柱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庞青云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是为王室成员通行设计的,直至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员和国王邀请的客人才被允许从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通道出入。大门内侧墙面用浮雕刻画了罗马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以及智慧女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米诺娃。

勃兰登堡门门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希腊神话中的尼刻,罗马神话中的维多利亚)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是普鲁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
大本钟(Big Ben)大本钟是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伦敦著名的古钟(即威斯敏斯特宫报时钟)。建于1859年。安装在西敏寺桥北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钟楼四面的圆形钟盘,直径为6.7米,是伦敦的传统地标。

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Tower),旧称大本钟(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伦敦的标志性建筑,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Clock Tower)的大报时钟。
伊丽莎白塔是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钟楼,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钟楼高95米,钟直径7米,重13.5吨。每15分钟响一次,敲响威斯敏斯特钟声。自从兴建地铁Jubilee线之后,大本钟受到影响,测量显示大本钟朝西北方向倾斜约半米。
伊丽莎白塔于1858年4月10日建成,是英国最大的钟。塔有320英尺高(约合97.5米),分针有14英尺长(约合4.27米),大本钟用人工发条,国会开会期间,钟面会发出光芒,每隔一小时报时一次。每年的夏季与冬季时间转换时会把钟停止,进行零件的修补、交换、钟的调音等。

2017年8月14日,英国国会下议院表示将对大本钟进行维修,维修时间长达4年,预计到2021年大本钟才能再度“发声”。2017年11月10日早上9点整,大本钟准时敲响,为停战纪念日活动做调试准备。
伊丽莎白塔是由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奥古斯塔斯·普金设计,并由爱德华·登特及他的儿子弗雷德里克建造的。伊丽莎白塔在1859年被安装在钟楼上。伊丽莎白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时朝向四个方向的时钟。每个钟面的底座上刻着拉丁文的题词,“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

钟重13.5吨,钟盘直径7米,时针和分针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钟摆重305公斤。伊丽莎白塔是坐落于英国伦敦的国会大厦的北部的一座大钟其钟楼。伊丽莎白塔的著名之处在于它的准确和那重达13吨的巨大的用于报时的铜钟。
西庸城堡
西庸城堡(又译“石庸城堡”)是一座雄伟的中世纪水上城堡,位于沃州蒙特勒附近的Veytaux镇,四周环绕着美丽的日内瓦湖与雄伟的阿尔贝斯山脉,由于它建立在日内瓦湖畔的岩石上,远观给人以漂浮在水面的奇异感觉,故被称之为建筑史上一颗奇异的珍珠,也是瑞士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在民间素有“欧洲10大古堡”之称.

由于历史过于久远,人们已经无法准确得知西庸城堡的起源一夜皇妃,目前发现的有关西庸城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1150年。建筑学家认为,城堡的底部基石是在11世纪修筑完成的。“西庸(chillon)”在法文中是“石头”的意思,也许它的得名就来源于它所在的那块凸出湖岸的巨岩。13世纪~14世纪时,这里是意大利王族萨伏依家族的领地黄文迪,第二代萨伏依伯爵聘请著名建筑师梅尼耶进行设计,准备将这个城堡进行彻底改建,作为家族避暑的行宫。
从1536年到1798年成了伯恩人统治的Vaud洲的所有。就是他们在城堡留下自己最美丽的装饰释延武。随着1798年Vaud洲的独立,西庸城堡也成了他们的所有。
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西庸城堡因为在Jean-Jacques Rousseau,Victor Hugo,Alexandre Dumas,Byron等著名作家的故事中登场而广为人知,其中英国诗人拜伦的‘西庸的囚徒(The Prisoner of Chillon)’是闻名世界的名著。
西庸城堡的入口有巨大的柱子。在这些柱子中留下了著名作家拜伦的笔记。事实上有人说那不是拜伦的真迹。笔记的年代和拜伦生活的年代也有所不同。但是因为这个笔记,西庸城堡的意义更加深远,现在的西庸城堡和拜伦是分不开的关系。

西庸城堡的内部古朴的房间里面展示着当时使用过的物品。各种器皿和银剑,头盔和刀等,可以回味当时贵族的生活。虽然笨拙,但非常协调的木床和充满美丽的墙壁,显出城堡浪漫的生活。城中的礼拜堂里面通过幻灯,重现过去的壁画,用手挡住光线,就能看见模糊的实际的壁画。走上迷路般的台阶,就能到屋顶。

在屋顶俯视莱芒湖的绝境,还有眺望法国国境是西庸城堡的另一个魅力所在。
西庸城堡将继续保持现今古朴的样子,向游客展示建筑物的历史。城堡周围的莱茵湖和保持古朴氛围的西庸城堡值得一游。与瑞士的自然融为一体,历史悠久的西庸城堡,在那里品位历史。
莫斯科红场
莫斯科红场(俄文 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英文Red Square)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莫斯科红场不仅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也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的地方,属于世界上著名的广场之一,著名旅游景点。

莫斯科市中心的广场。南北长695米纵情欲海3,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035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是用一块块长方形的黑色鹅卵石铺筑成的,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17世纪中叶起称红场。“红色的”在俄语中有“美丽的”意思,红场即为“美丽的广场”。17世纪时莫斯科从波兰贵族军队手中解放出来时,米宁和波查尔斯基公爵的军队从红场开进克里姆林宫。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苏联红军从红场攻下了克里姆林宫。十月革命后 ,红场成为原苏联人民举行庆祝活动、集会和阅兵的广场。红场的中心建筑是用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建造的列宁陵墓,墓背靠克里姆林宫的城墙,城墙下栽有一排四季常青的枞树。城墙和列宁墓之间整齐排列着有半身像的墓碑,碑下埋葬着已故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再往后的城墙墙壁里安放着苏维埃先烈的骨灰盒,盒面上镶有他们的姓名、生辰等的铜牌。城墙左右两侧对称耸立着斯巴斯克和尼古拉塔楼,上面日夜闪耀着红星。克里姆林宫通向红场的一座大门上方,有一幢高达10层的方形钟楼,钟楼上端有个巨大的自鸣钟。红场南端是著名的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这是一座由大小9座塔楼圆顶教堂组成的极富特色的教堂。离教堂不远处有一圆形高台,是沙皇政府宣读诏书、判决书并执行死刑的地方 。 红场北侧的马涅什广场上,有一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的朱红色建筑物—— 历史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文献图片和雕刻品。红场的东面是莫斯科最大的商业中心,占地4.7万平方米。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 ,是莫斯科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虽经多次改建,但仍保持原来古朴庄严、肃穆的气氛,成为游客必游之地.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1924 年1 月27日建成,最初是木结构的,1930 年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建造。卫国战争后,装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重新更新了。列宁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体表是阶梯状的3 个立方体,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陵墓体积为5800 立方米,内部容积为2400 立方米。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 吨。墓顶是平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每当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列宁墓上观礼指挥。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光照着,清晰而安详。开放时间为周三、四上午10-11点。周六1-2点。距列宁墓不远,有列宁博物馆,里面珍藏有列宁的遗物和列宁的传记等。在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墙之间,是前苏联其他领导人的墓地。

列宁墓的后面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12块墓碑: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斯大林的遗体最初也在列宁墓里,1962年10月31日,被移出列宁墓,葬在列宁墓的后面。
沿着克里姆林宫墙往前走,墙壁上还安放有朱可夫元帅,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英祖大王,高尔基,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及其他前苏联名人的骨灰。 红场的东侧是国立百货商场。建成于1893年,由波梅兰兹夫设计,今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红场的北面是历史博物馆,红砖白顶,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873年 。95年5月8日,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在红场的北面,立起了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
金字塔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金字塔是占有集中的一部分。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埃及国王也称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们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权力的象征。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金字塔”。在胡夫拉金字塔前,还有一尊狮身人面像守卫着法老们的陵墓。

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吨重。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
胡夫金字塔一共建造了20年。通过建造长长的坡道,以便工人把石块继续运到高处。劳工们使用吉萨天然的沙土,用矿石膏和灰泥黏合,堆成长长的斜面,将巨石拉上金字塔。考古学家估计,斜坡的长高比例大约在10:1,这是保证运输方便和使用最少建筑斜坡材料的最佳比例。但当金字塔逐渐变高,这种长长的斜坡就不能适用,因为如此计算,通往塔顶的斜坡长度将达到惊人的4800英尺,所需的建筑材料也将是大金字塔的三倍之多。因此在最后的加高工程中,建筑师们会选择建造较省材料的螺旋型坡道。

距离地面30英尺处有个开口,是19世纪的探险家使用炸药炸开的,这里是唯一能看到金字塔内部的地方。在金字塔整齐的外层石块和内层墓室之间,填充进了不合规格的石料。这也许就是古埃及人加快建造速度的方法。随着金字塔不断长高,建筑师必须考虑金字塔内部墓室的安排,并预留出通往墓室的廊道。胡夫金字塔内部有三个墓室,第一个在修建地基的时候就开始建造,因为它深入地下600英尺。第二个在金字塔内部约100英尺高的地方,就是所谓的“王后墓室”,自发掘以来便空无一物。公元前2474年,第三个——最高也是最重要的——陵墓开始动工,这将是胡夫王最后的安息之所。通向墓室的大廊道也同时开始搭建。大廊道全长达153英尺,内壁使用巨型的磨光石灰岩板紧密接合。
大金字塔开始建造后的十几年,一艘驳船载来了一些来自250公里外亚斯文采石场的特别货物:9块巨型花岗岩。每一块的重量超过50吨,需要200人才能挪动。在建造大金字塔的数百万石块中,它们是最重要的。神圣的墓室是金字塔的中心,必须加强保护。在法老的墓室完工之际,这9块花岗岩将用以建造墓室上方的屋顶。建筑师会在每块花岗岩上用红赫石画上中线,以便将巨石置中对齐。巨石的体积和重量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直接摞放,花岗岩就会破裂。最后,为了分散层叠巨石之间的巨大压力,建筑师在每层花岗岩之间都垫上了三角形的楔子,使重量往外分散而非向下压。九块岩石最终使用了五块,并留出了之间的四个空隙。这些空隙高3.5英尺,可以让人爬行通过。因此当时参与建造金字塔的劳工们得以在空隙间的墙壁上留下了一些涂鸦,随手拼出的一些人名,有的地方还能看到红赫石描出的参考线。
当大金字塔建造至约100米高时,最后三分之一高度的材料已经无法从主斜坡运送,因此建筑师们倚大金字塔,修建了一条螺旋而上的“盘山”坡道,以避免加高主坡的额外庞大工程。四棱锥体形状的顶石的处理和搬运比其它石块都谨慎,因为它的侧边非常光滑,于是石匠专门在下方做了个向外突出的石栓,工人们旋转石块,就可以让石栓与下方石块的沟槽契合,将顶石固定。
顶石放好后,金字塔实际已经搭建完成,但外部塔身仍然需要最后的修整。外围的螺旋坡道需要撤除,并加上斜面的石板,使金字塔的外表光滑平整。而看到的金字塔已经没有了外围的斜面石块——因为中世纪建造开罗城的时候,这些石块被取走,作了建筑材料。

公元前2460年,不朽的坟墓建成。大金字塔东边的一条大石子路通往位于尼罗河边的一座庙宇。那里将作为胡夫法老遗体的暂放之处。法老的木乃伊转移到金字塔内部后,根据古埃及的礼俗,会先放在地下墓室,随后移至第二层墓室,最后才将棺木移到第三个墓室,放进石棺。
吴哥窟(Angkor Wat)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在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一百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
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

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
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只有一条建了扶手,因为在殖民时期有一位官员的夫人就是从这个楼梯摔下去世。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钟楼是故意被设计成倾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
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专家们曾为此争论不休。尤其是在14世纪,人们在两种论调中徘徊,比萨斜塔究竟是建造过程中无法预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积效应的结果,还是建筑师有意而为之。

进入20世纪,随着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
在1178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
期间的1198年,记载了钟楼内撞钟的存在,weapons这标志着钟楼虽然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等咱有钱了,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
1231年,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
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
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铅垂线测量了钟楼的倾斜度。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
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宋依佳。
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
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时的结果是5°。
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测与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
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钟楼向完工开始最后一个冲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
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而且一直不断地向下倾斜。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太监秘史,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0.1厘米,塔身偏离“自然姿势”已有5米多。
圣彼得大教堂
圣伯多禄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

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圣伯多禄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
根据天主教会圣传,圣伯多禄大教堂是宗徒之长圣伯多禄的安葬地点,历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

圣伯多禄大教堂由于其礼仪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点之一。教宗每年会在此举行多个仪式,包括圣殿内外的人数,每次约有一万五千人到八万人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与基督教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很强的关联,早期基督教、教宗国、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伯多禄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伯多禄大教堂,于公元333年落成。呈巴西利卡风格。

1503年犹利二世决定重建圣伯多禄大教堂,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施工,首任总监多纳托·伯拉孟特后,在1514年拉斐尔被委任了总监的职位,再之后的1538年为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和1547年则是米开朗基罗。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
圣伯多禄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伯多禄广场,建于1667年,主持设计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贝尔尼尼。
泰姬陵
泰姬陵(Taj Mahal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拉”,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这段爱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续写,光阴轮回,生生不息。尽管有人说,沙贾汗只是一个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种子;尽管有人说,泰姬陵美轮美奂的脚下,不知堆砌着多少人的鲜血乃至生命。但是我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时空的思恋,有生死相随的爱情。泰姬陵依然超越着简单的建筑学意义,默默地美丽着,不为别的,只为世人心中那一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泰姬陵于1631年(另一资料:1632年)开始动工,历时22年(另一资料:18年),每天动用2万役工。除了汇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筑师和工匠,还聘请了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建筑师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国库(共耗费4000万卢比),这导致莫卧尔王朝的衰落。沙·贾汗国王本原计划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关于沙·贾汗想在朱木拿河的另一边为自己建一座同样的黑色大理石陵墓的传说似乎没有太多的真实性。泰姬陵刚完工不久,其子奥朗则布(Aurangzeb)弑兄杀弟篡位成功,沙·贾汗国王本人也被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沙·贾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后来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来观看泰姬陵,直至最终忧郁而死(9年后病死)。但有幸的是,沙·贾汗死后被合葬于泰姬陵内他的爱妃姬蔓·芭奴的身旁。

泰姬陵是用从322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却不是有些照片里的那种纯白色建筑。成千上万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从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艺。阳光照射在围栏上时,它投下变化纷呈的影子。从前曾有银制的门,里面有金制栏杆和一大块用珍珠穿成的布盖在皇后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实际埋葬地之上)。窃贼们偷去了这些珍贵的东西,许多人曾企图挖取镶嵌在大理石栏上的宝石,但泰姬陵的雄伟壮丽仍使人为之倾倒。
帆船酒店(Burj Al Arab)阿拉伯塔酒店因外形酷似船帆,又称迪拜帆船酒店,酒店建在离沙滩岸边280米远的波斯湾内的人工岛上,仅由一条弯曲的道路连结陆地,共有56层,321米高,酒店的顶部设有一个由建筑的边缘伸出的悬臂梁结构的停机坪。

阿拉伯塔酒店因外形酷似船帆,又称迪拜帆船酒店,酒店建在离沙滩岸边280米远的波斯湾内的人工岛上,仅由一条弯曲的道路连结陆地,共有56层,321米高,酒店的顶部设有一个由建筑的边缘伸出的悬臂梁结构的停机坪。
阿拉伯塔酒店,即Burj Al Arab(迪拜帆船酒店),位于阿联酋迪拜海湾,以金碧辉煌、奢华无比著称。
阿拉伯塔酒店有202套房,都是复式,房间最小的170平米,最大的是皇家总统套房780平米。最小的房间的每天住宿费为1500美金(9773.25人民币),而皇家总统套房的每天住宿费高达20000美金(130310人民币),因此阿拉伯塔酒店也成为全世界最豪华的酒店,被称作波斯湾的明珠。

帆船酒店最初的创意是由阿联酋国防部长、迪拜王储阿勒马克图姆提出的。经过全世界上百名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加上迪拜人巨大的钱口袋和5年的时间,终于缔造出一个梦幻般的建筑——将浓烈的伊斯兰风格和极尽奢华的装饰与高科技的工艺、建材完美结合,建筑本身获奖无数。
饭店由英国设计师w.s.atkins设计,外观如同一张鼓满了风的帆,一共有56层、321米高,是全球最高的饭店,比法国埃菲尔铁塔还高上一截。
饭店由南非著名建筑承包商“莫瑞和罗伯茨”(Murray &Robers)公司及阿联酋本地的大型建筑承包商“阿勒哈卜图尔”建筑公司(Al Habtoor Engineering Enterprises L.L.C.)承建,前后共花了5年的时间,包括2年半时间在阿拉伯海填出人造岛,2年半时间用在建筑本身。工程总共使用了9000吨钢铁,并实现了把250根基建桩柱打在40米深海下的壮举。
阿拉伯塔仿佛是阿拉丁的宫殿:墙上挂着著名艺术家的油画;每个房间有17个电话筒,门把和厕所水管都“爬”满黄金,每个套房中还有为客人解释各项高科技设备的私人管家。全部202间套房中,最低的房价也要900美元一晚,25层的皇家套房则需18000美元一晚——这里搜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摆设,有私家电梯、私家电影院、私家餐厅、旋转睡床、可选择上中下三段式喷水的淋浴喷头等等。 景色旖旎的绵长的沙滩海岸和温暖的大海,迷人的沙漠是喜欢冒险的游客的理想地。

当年,阿拉伯塔刚开业的时候,一位英国女记者成为首批客人之一。在这儿,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服务质量。她回国以后,就在报纸上盛赞阿拉伯塔的豪华奢侈和优良的服务,最后说:“我已经找不到什么语言来形容它了,只能用7星级来给它定级,以示它的与众不同。”从此以后,这个免费广告就传遍了整个世界。

在迪拜王储的提议之下,知名企业家al-maktoum投资兴建了美轮美奂的Burj Al Arab酒店。由英国设计师汤姆·赖特(Tom Wright)设计,建立在海滨的一个人工岛上,是一个帆船形的塔状建筑。一共有56层,315.9米高,它正对着jumeirah beach酒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棒的酒店之一)。客房面积从170平方米到780平方米不等,最低的也是总统套房房价要900美元,最高的皇家套房则要 18000美元。实际上这是在淡季的最低价,按这个价格往往是订不到房的。酒店房价虽然不菲,客源却依然踊跃,“不怕价高,只怕货差”,这句商界名言在迪拜再次得到印证。
荷兰风车
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荷兰风车,最大的有好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米诺查丹玛斯。有的风车,由整块大柞木做成,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十六七世纪,风车对荷兰的经济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当时,荷兰在世界的商业中,占首要地位,各种原料从各路水道运往风车加工,其中包括:北欧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木材,德国的大麻子和亚麻子,印度和东南亚的肉桂和胡椒。在荷兰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 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是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被称为荷兰式风车。

很久以前,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是处于原始森林和沼泽树木的覆盖之中。一种
生动的形容是,直到一千年前,一只松鼠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很远的地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在树顶上。靠近北海的荷兰,地势低洼,沼泽湖泊众多,是一个“低地之国”,很多很多的土地是在海平面6米以下。比方说,今天的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就位于低于北海海平面以下约4米处。于是,荷兰的故事不是别的,就是人与自然编串在一起的传奇:风车、木鞋、奶酪,还有郁金香。

因为地势低洼,荷兰总是面对海潮的侵蚀,生存的本能给了荷兰人以动力,他们筑坝围堤,向海争地不死之穿越,创造了高达9米的抽水风车,营造生息的家园。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漫长的时期,人们采用原始的方法加工辗磨谷物,最初是手工体力操作,以后是马拉踏车和以水力推动的水车,之后才是借风力运转的风车。因为荷兰平坦、多风,因而风车很快便得到普及。需求的迅速增加,又带动了风车技术的改造。风车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辗磨谷物,而是发展为加工大麦,把原木锯成桁条和木板,制造纸张,还从各种油料作物如亚麻籽、油菜籽中榨油,还把香料磨碎制成芥末。尽管用途多多

人们还是更愿意记住从前欧洲流传的这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的确,如果没有这些高高耸立的抽水风车,荷兰无法从大海中取得近乎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没有后来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CN塔)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the CN Tower)又译加拿大国家塔、西恩塔,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1995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协会(英文: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收入世界七大工程奇迹,同时是世界名塔联盟(英文:World Federation of Great Towers)的成员。
英文原名里的“CN”最初是“Canadian National”首字母缩写,现在则是“Canada's National”的缩写,但两个名称皆不常使用。塔高553.33米,现为世界上第五高的自立式建筑物。该塔被认为是多伦多的地标,每年吸引超过200万人次参观。自从在1976年落成后,该塔一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纪录为最高的建筑物,直至被哈利法塔(迪拜塔)超越为止。但从专业角度看,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并不是一个建筑物,而是一个非建筑结构物。加拿大国家电视塔是多伦多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第二高的通讯塔,塔内拥有将近一千七百多级的金属阶梯,塔高约等于于一百几十层楼的高度。1995年,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被美国土木工程协会收入世界七大工程奇迹。

竖立在多伦多市中心国家电视塔CN Tower(Canada National Tower),是多伦多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加拿大国家十大景观之一,也是世界最高的独立式建筑物。电视塔高达553.3米,建于1976年,147 层,圆盘状的观景台远看像是飞碟,伫立在多伦多的港湾旁。从这里登顶远眺,可以一览最完整的多伦多都市风景。电视塔每年吸引两百万游客,是去多伦多的游客必访的景点。塔内装有多部高速外罩玻璃电梯,只需58秒就可以将游客从电视塔底层送至最高层,在塔顶可以远远眺望整个多伦多城市以及安大略湖等周围的景色。

约113层楼高的观景台(Observation tower)设有旋转餐厅、室内游乐场,以及可以让你呼吸到真正新鲜空气的户外瞭望台。站在瞭望台上,多伦多的风景一览无余,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电视塔最独特之处是在观景台所建的玻璃地面,这块呈扇形的玻璃地面让几乎每个尝试踏越这块地面的游客都是战战兢兢,如果再俯视玻璃下面如蚂蚁般微小的地面景物,更是惊心动魄。不过,还是有不少"冒险"者走上去,一偿心愿,各种景色尽收眼底。
从观景台还可以再上一层,到“天空之盖”(Sky pod),这里高达443公尺,也就是CN Tower中白色“针”的基座,除了可以眺望多伦多全景伊宁市三中,据说天气好的时候,甚至看得到尼加拉瓜瀑布和美国的纽约州的曼彻斯特!不过这里只有在风速不强的情况下才开放。

高的建筑物总是会令人兴起征服的欲望,CN Tower也不例外。CN Tower共有阶梯1776阶,每年秋季这里都会举办爬楼梯比赛(CN Tower Stair Climb),为慈善机构筹募基金。
CN Tower位在多伦多市中心,开车、搭地铁、巴士均可到达谁可改变。这么高的建筑不用担心找不到,因为只要远远一望就知道它在哪里。
救世主耶稣基督像
里约热内卢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语:Cristo Redentor)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大型耶稣基督雕像,位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基督山上,是该市的标志,也是世界最闻名的纪念雕塑之一。

落成于1931年,总高38米,体积庞大,有1145吨重,左右手的指间距达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稣基督身着长袍,双臂平举,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约热内卢市的美丽全景,预示着博爱的精神和对独立的赞许。耶稣像面向着碧波荡漾的大西洋,张开着的双臂从远处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显得庄重、威严。耶稣基督的身影与群山融为一体,一些云团不时飘浮在山峰之间,使耶稣像若隐若现,使他显得更加神秘圣洁。巨大的耶稣塑像建在这座高山的顶端,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从市内的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成为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最著名的标志。
2007年7月7日,该基督像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该基督像座落在里约热内卢国家森林公园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称驼背山或耶稣山)山顶之上,俯瞰着整个里约热内卢市。耶稣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巴西人民热情接纳和宽阔胸怀的象征。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于1850年代中期,那时一个天主教神父佩德罗·玛丽亚·博斯[2]请求巴西帝国的伊莎贝尔公主筹措资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纪念物。伊莎贝尔公主对这个主意不是很在意,而当巴西在1889年成为共和国后,这个设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为当时的法律强制规定必须政教分离。
70多年后,到了1921年,建一个宗教地标的设想又一次被提出,这一次是里约热内卢大主教亲自提议的。大主教组织了一个叫“纪念像周”的活动来吸引捐款,还在全世界范围内搞了一次基督像竞赛,看谁能设计出最好的基督像。基督像的设计要求包括:必须有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必须有一尊手持地球的耶稣基督像和一个象征世界的基座。
最后,经过严格评比,法国纪念碑雕刻家保罗·兰多斯基赢得了比赛冠军,其设计的“救世基督展开双臂”的外形被最终认可。
这座纪念雕像由法国纪念碑雕刻家保罗·兰多斯基设计,当地的工程师海托·达·席尔瓦·科斯卡[4]监督建设。一组工程师和技师团研究了兰多斯基的设计方案,并决定以钢筋混凝土代替钢材,以便更适合十字架形状的雕像。科斯卡和兰多斯基决定以滑石作为雕像的外层材料,因为它有柔韧性高的特点,而且能够抵抗恶劣的天气。里约热内卢还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铁路,以便将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块石料运到山顶。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巴西总统瓦加斯为塑像剪彩,这一天是巴西主保阿帕雷西达圣母的纪念日——圣母显灵日(又称守护神节)。落成典礼的一大亮点是照明系统的启动,原本计划是由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从他在那不勒斯的游船上,通过他发明的无线电启动开关,但是由于当天天气状况恶劣,信号强度受到影响,最终不得不改由科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员手工开启。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庆典上我的流氓老师,里约热内卢的总主教欧瑟比欧·奥斯卡·舍伊德枢机[5]在塑像下为圣母显灵日做弥撒,并宣布这座基督像被列为朝圣圣地。

耶稣像高30公尺,若加上基座则高38公尺。耶稣头部3.75公尺,单手长3.2 公尺,两手张开距离28公尺(另一说30公尺)。头部重30吨,单手8吨,手臂57 吨,总重量1,145吨。 为了避免海边的盐化作用破坏耶稣像,美国捐了一些钛给巴西用来保护耶稣像。至于耶稣像的填充物,是一种砂、糖和鲸鱼油的混合物,当时普遍用于建筑物,但其中含有盐份,因此完工前利用电的原理,破坏盐的化学结构,确保耶稣像的安全。即使小心保护,随着时间久远,耶稣像还是需要修修补补。仔细看,会发现由于修补的石材不一,耶稣全身的颜色并不一致。整体组装采用了水泥材质。在法国制造各大部件,到巴西组装,和自由女神像差不多,巨像里面装有电梯。耶稣像站在里约海边已超过75年,堪称是巴西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在里约市区里几乎各个角度都可以看见它!
大金塔
金碧辉煌的缅甸仰光大金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
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

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 588 年,初建时只有 8 米高,后历代多次修缮。
15 世纪的德彬瑞体国王曾用相当于他和王后体重 4 倍的金子和大量宝石,对此塔作了一次修整。
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 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修建的,本次修建时,在塔顶安装了新的金伞。
金塔底座周长427米,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 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著名金钢钻。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有7000公斤重。
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
大金塔左方的福惠寺,是一座中国式建筑的庙宇,为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华侨捐资建造,成为大金塔地区古老建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金塔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巨钟,用砖砌成,塔身高 112 米,塔基为 115平方米。塔身贴有 1000 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有 7 吨多重。塔的四周挂着1.5 万多个金、银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声传四方。塔顶全部用黄金铸成,上有 1260 公斤重的金属宝伞,周围嵌有红宝石 664 颗,翡翠 551 颗,金刚石 443 颗。整座金塔宝光闪烁,雍荣华贵,雄伟壮观。
大金塔东南西北都有大门,门前有与中国寺庙前常有的守门狮子一样,各有一对高大的石狮。门内有长廊式的石阶可登至塔顶,阶梯两旁摆满商摊,有用木、竹、骨、象牙等雕刻的佛像和人像,有供佛用的香、烛、鲜花,还有各种缅甸的风味小吃。

阶梯上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主塔。塔内供奉着一尊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罗刹像,刻工细腻,端庄秀美。塔的四周有 64 座形状各异的小塔环绕,有的像钟,有的似帆,有石砌的,也有木制的。这些小塔的壁龛里都有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玉佛。塔上的四角都有一个较大的牌坊和一座较大的佛殿;塔下的四角都有缅式狮身人面像。

在大金塔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口古钟,一口重约 40 吨,一口重约16 吨。古钟色彩斑斓,是 1741 年和 1778 年由两个在位缅王捐建的。缅甸人视西北角的古钟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认为连击三下,就会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大金塔的东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相传是从印度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圃中移植而来的。塔的左方有一座清光绪年间由华侨捐款建造的名为“福惠宫”的中国庙宇,塔的南侧还有一个专门陈列佛教信徒和香客们捐赠物品的陈列馆。
气势宏伟、建筑精湛的仰光大金塔,不仅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价值昂贵的佛塔。每逢节日,很多人都到这里拜佛,人们进入佛塔时必须赤脚而行,就连国家元首也不例外,否则就被视为对佛的最大不敬。

分类:全部文章 | 标签: | 查看:450
上海南站火车站世界杯不只是印象,百威送你4天3晚俄罗斯世界杯决赛之旅!-众士达酒业bnu东京交通卡-大阪交通卡 2017年日本交通卡攻略(西瓜卡-PASMO卡-ICOCA卡)-凸凸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