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2016春节套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聖經分享:悔改後的喜樂-岑岚流云
2018年09月12日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聖經分享:悔改後的喜樂-岑岚流云
悔改後的喜樂
一、讀經一:索三14-18——上主要因你而歡躍喜樂
提到索福尼亞,老教友們總會想起那句「Dies irae, dies illa」(主怒之日)追思彌撒曲。這曲子選自索一15,由中世紀的方濟會士柴朗諾的湯瑪斯(Thomas of Celano)首創,經方濟會傳唱推廣而流傳至今。而稍懂音樂的人,也都會為德國音樂家亨德爾的「Tochter Zion, Freue Dich(《熙雍女子,歡樂吧与鬼为妻!》)」所表達的喜樂所傾倒。索福尼亞是一位與耶肋米亞同時代而稍早一些的先知(約BC630-623時活動),他是一位王室的後裔(聖王希則克雅的玄孫),他生活的年代是猶太人歷史上第三位被稱為「聖王」的約史雅(BC638-608)時代的前期,史學家稱為「改革前期」——即BC622約史雅宗教改革「禮儀集權法律」頒布之前的時代。
幾乎所有的先知都是一個經歷「大喜大悲與大徹大悟」的人,索福尼亞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即呈現出這一情景。索福尼亞書可分為以下三部分:第一段主題是「警告」(一2-18);第二段主題是「規勸」(二1-3:8);第三段主題是「預許」(三9-20)。同樣一個「上主偉大日子」的主題,卻呈現出這種從「哀哉」到「歡呼」的起伏跌宕之勢,如果沒有深度的靈修,絕不可參透其中的奧秘。這也是將臨期與整個教會,乃至每個人人生的奧秘所在。每位基督徒都將是一個時代的先知(宗二16-20;岳三1-5):他們將充滿聖神,向世界說新語言。這種語言就是以「從哀哉到歡呼」為特點,但其中經歷了「苦難→期盼→喜樂」——這也是索福尼亞書的三段內容主題的另一種表述。基督徒在世界的將臨期,要說的話就是:我們同世界一起受苦,一起盼望,一起喜樂,因為主快來了!祂將在我們中間。
今天的讀經是索福尼亞先知書的結論部分。其中索三14-17的結構如下:
從結構的核心看,索福尼亞先知書的最主要的訊息是:上主日子中,耶路撒冷將受到安慰。這種安慰的理由是:上主掃除仇敵,即以色列四鄰及其神明,上主將是「厄瑪奴耳」,上主將與以色列日落紫禁城,與熙雍女兒——耶路撒冷一同歡樂。索福尼亞筆下的受安慰對象是「上主的遺民」(Lao/Anawim),他們是指:
索二3「遵守法律的卑微人」;
索二9「我百姓的遺民,我民族的產業」;
索三10「欽崇我的人,即我所分散的集團」;
索三12「謙遜和貧苦的百姓」;
索三13「以色列的遺民」。
這些人是指路加福音中首先傳報福音的曠野里的貧苦牧羊人;也是指首先得到天主寵遇的「卑微者」,如瑪利亞和老年的依撒伯爾邓本元,又如老翁西默盎和潔婦亞納。是這些人首先得到了天主與我們同在的喜樂。索福尼亞是第一位說明「貧窮人」有其存在價值的聖經作者,後來耶穌引用這一思想,並把貧窮稱為基督徒的真福之一。「貧窮」人的內涵有:1)小孩子;2)卑微人;3)謙遜者;4)遵守紀律的人;5)義人;6)貧苦人;7)敬畏天主的人女人那话儿。貧窮人是聖誕慶節上最喜樂的人,也是將臨期中與「苦難-盼望-喜樂」共舞的人。在這裡我的篮球梦,我們可以想到索福尼亞(Zephaniah/意謂上主所珍藏或保護者)的使命,亦如當年納匝肋的加俾厄爾天使。他把喜樂的訊息告訴了「童貞女瑪利亞」。現在索福尼亞把天主安慰的訊息傳報給了天主忠貞的子民,貧苦的Anawim。的確,聖路加就是這樣認為的(下面是索三14-17與路一28-31的比較):其中強調的是天主的救恩,天主的鼓勵和天主的臨在和天主的祝福。這些都是路加福音的重要主題。
在索福尼亞三14-20中分別兩兩強調了三個重要思想:一是天主的名號:以色列的君王和施救的勇士姜战林,這一稱法源自於第一依撒意亞「君王性的天主觀」,即Deu Sabaoth/萬軍的上主觀肖艳琴。二是耶路撒冷的喜樂和天主的喜樂,天主對耶路撒冷/以色列的愛情是兩種喜樂的紐帶。三是兩種安慰:「我必使他們在各地所受的羞辱,化為稱贊和榮譽」(19節)和「我必使你們在普世萬民中,獲得榮譽和稱贊」(20節)。這三個思想聯繫在一起,彷彿天主在「以自己的名號」在「和以色列人訂立愛情的盟約」,並且「發出安慰的誓言」。最末兩節的意義,最好的解釋是:天主與以色列民所結的盟約的言「我將做你們的天主,你們將是我的百姓;我的光榮即是你們的光榮,我的稱贊將是你們的稱贊;誰迫害凌辱你們,就是迫害凌辱我」。「對你重溫祂的愛情」的其它翻譯有:「恢復祂對你的愛情」;「祂在自己的愛情上默默不語」;「祂在自己的愛情中自覺年少」;「祂在自己的愛情中呢喃」;「祂在自己的愛情中心神動蕩」,這一超越婚姻的「戀愛」關係,是天主與以色列人「同喜」的原因。
聖經學家Arvid Kapelrud指出:14-20節中強調的施救的戰士,慶節的日子,聚集瘸腿和漂流者,雅威君王,是屬於索福尼亞的原始作品,與米四和依九~十一兩位先知的禮儀背景相似,都是充軍前的作品。而且這7節的內容,與聖詠集中的「登基聖詠」(enthronement psalms/Pss47;95-98)相似。這些可能都是在新年慶節(即猶太人世俗的新年/時在提士黎月的初一)中詠唱的,贊美天主統御宇宙的王權天津保康医院。同樣我們也可以聯想到以色列人的另一個「宗教年」——逾越節上詠唱的「你們應歌頌上主,因他獲得全勝,將馬和騎士投入海中」(出十五21)這首最古老的「救恩歌」。索福尼亞總結了這兩個慶節上的神學思想:天主是萬軍的天主迷欲侠女,施救的勇士,也是宇宙的君王。為以色列而言,救恩就是盟約的訂立,救恩就是喜樂的慶節;而「上主在我們中間」是最核心的臨在性的救恩事件。
二、答唱詠:依十二2-3, 4, 5-6——你們應歡呼高唱,因為以色列的聖者,在你們中間,是偉大的。
依十二章是一首「感恩歌」,它在教會的禮儀中無論是復活期還是聖誕期都是必選的聖詠,而且還應用在教會日課聖詠中。而基督教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的每日日課經之新舊約間的贊歌中(參閱Services for Trial Use)也把這首聖歌作為對天主救恩臨現和實現的感恩歌。其實這首聖歌是依二~十二章的總結,短短六節的內容構成了一章,這在最長的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是「獨特的」。其結構基本上A-B-A’(或A-B-A’-B’)的關係:1-2節是個人的感恩歌,主語是「我」;3節是轉折;4-5節是團體的感恩歌,主語是「你們」;6節是總結。主語的擴延是:我→你們→熙雍的居民;賓語的轉換是「禰→祂」,「上主→以色列的聖者」。
12:1當那日,你要說:「上主!我稱頌你,因為你雖向我發了怒,但你的怒氣已止息,並且還安慰了我。
12:2看哪!天主是我的救援,我依靠他,決不畏懼,因為上主是我的力量,是我的歌頌,他確是我的救援。
12:3你們要愉快地從救援的泉源里汲水。」
12:4那一日,你要說:「你們應稱頌上主,呼號他的名!將他的作為宣告於萬民,稱述他的名是崇高的娇点蛋糕。
12:5請歌頌上主,因為他行了顯赫的事,這事應該遍傳天下。
12:6熙雍的居民,你們應歡呼高唱dnf2016春节套,因為以色列的聖者在你們中間是偉大的。」
根據聖經學家們的研究,依十二章是較晚的作品,它的寫作資料來自於聖詠集和主前8世紀的禮儀背景。「那一日」(1、4節)作為兩段感恩歌的開頭提示,是指「人的傲慢必被屈服,人的驕矜必被抑制:唯有上主受尊崇的那一日」(依二11,17);是指人民拋棄金銀偶像的那一日(二20);是指天主將要審判熙雍的男人和女人的那一日(三16-36);是指上主將稱為聖者的那一日(四2-3)。「那一日」是審判和救恩的日子,是號召天主的子民前行,引導他們進入天主在任何景況都臨在的時刻。那一日成為了天主永恆的「時期一滿」——天主在救恩史中的向人的每一次走近。
第一首感恩歌是「依撒意亞」本人的(依撒意亞的意思是指天主是我的救恩God is Salvation)。其中第2節指出:上主是我的救援,我的力量,我的歌頌。其禮儀和歷史背景來自於詠一一八14和出十五2「上主天主是我的力量與勇敢,祂也始終作了我的救援」。以色列人在出谷事件後,成為天主的選民和盟約的子民。他們把天主稱為上主和勇士,磐石和救星(依廿六4)日在野球拳。
第3節是在聖週六的七篇答唱詠中必唱的一句對經「你們要愉快地從救恩的泉源里汲水」。這裡救恩的泉源是指「熙雍」,因為在依撒意亞看來,熙雍是默西亞王國的京都,以色列的聖者住在那裡,顯揚自己的光榮。這樣,熙雍為崇敬天主的人和默西亞的信從者,成為恩寵的泉源阮裕焚车。主的救恩和恩寵如「生命的江河」從十字架上聖心的泉源中流出;這十字架,這心是天主在遠古時阻隔和關閉的生命樹和樂園;是信賴的磐石,需要我們以信、望、愛來擊打出水;是天主的話語,需要以祈禱的信德與謙卑來汲水。這裡依撒意亞從「我」轉向「你們」,而不是新約的「我們」,表示他的邀請還不是圓滿,只有基督的邀請更有吸引力「誰若渴,到我這裡來喝罷!凡信從我的,就如經上說:從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若七37-38)。但我們能從中看出,這句對經實在是在禮儀的背景中由司祭口中發出的向民眾的邀請,而且是在帳棚節的最後一日(若七37a)。
第三首感恩歌(4-5),從獨唱過渡到團體的合唱,對象仍然是「上主」,這時已經從救恩史轉化為光榮頌:呼號和稱述天主崇高的名字「YHWH」。光榮的目的首先是感恩,但更重要的是「遍傳天下」。依撒意亞這裡向我們展示了他福傳的動機:得救的喜樂。這一宗教情操是每一位成熟基督徒應該尋求和經驗的。
第6節是第十二章的結論:以色列的聖者(the Holy One)在你們中間是偉大的。這一稱謂是依撒意亞特有的,來自於君王性的天主觀,在禮儀的背景下(聖、聖、聖)呼出的。這名字值得熙雍的子民高聲歡呼。
三、讀經二:斐四4-7——你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應當喜樂!你們的寬仁,應當叫眾人知道:主快來了。
這四節經文只用了兩個連詞「只」(alla/but, 6節)和「這樣」(kai/and, 7節)就把20個希臘字連接在一起。其中的關鍵詞是:在主內,喜樂、寬仁,主快來了,掛慮、懇求、祈禱、請求,平安和固守。本段經文同讀經一索三14-18在梵二前一直都是將臨期第三主日的讀經。亦因著這兩篇讀經共同的主題「喜樂」(rejoice)而稱將臨期第三主日為「Guadete Sunday」,這一稱法一直沿用至今天。所以在這一主日開始點燃了粉紅色的第三支蠟燭,彌撒用的祭披可以是「玫瑰紅的」的——帶刺的紅玫瑰可以說是將臨期的標記。它是苦難中懷著希望和喜樂的色調,其中又不乏愛情和平安。
4:4你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應當喜樂!
4:5你們的寬仁應當叫眾人知道:主快來了。
4:6你們什麼也不要掛慮,只在一切事上,以懇求和祈禱,懷著感謝之心,向天主呈上你們的請求;
4:7這樣,天主那超乎各種意想的平安,必要在基督耶穌內固守你們的心思念慮。
「常常」一詞表示一種基督徒恆常的態度,也表示一種未來或可能的考驗的存在。4-5節的內容可說是保祿在早期強調基督第二次來臨迫切性的得前五16-18「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主內」表示:主不僅是喜樂對象,而且也是喜樂的原因。
「喜樂(Chairete)」是基督徒的標誌——「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在祈禱上,要恆心」(羅十二12);是在天國中的生命特徵——「其實天主的國並不在於吃喝,而在於義德、平安以及在聖神內的喜樂」(羅十四17);是聖神的果實(迦五22-23);它在苦難和考驗中變得更加有意義(格後六10;八2-3)。
「寬仁」(epieikes /NRSV: "gentleness"),這是一種守候基督到來時的卑微和謙讓的精神品質,亦如讀經一中的「卑微人」(Anawim)一樣,他們以忍耐結出謙卑的果實——基督來臨或再來的時候能得到垂顧和提升。這個詞和「平安」聯接起來的一個重要解釋是:「基督徒含淚播種的是‘慈悲’,含笑收割的是‘平安’」(聖奧斯定語),慈悲與寬仁是痛苦中的喜樂,平安則是喜樂的內在果實。這一寬仁實際上是一種「中庸的愛」(moderate charity)——「我保祿──就是那在你們中面對面時就謙卑,不在的時候就對你們膽大的──親自借基督的溫和良善勸告你們」(格後十1),亦如聖奧斯定主教對他的信仰的子女們所說「我為你們而存在,使我戰慄;我和你們在一起,使我心安」。這種寬仁也是一種盼望,是一種出世與入世的選擇。正如保祿所體悟到的「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但如果生活在肉身內,我還能獲得工作的效果:我現在選擇那一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正夾在兩者之間:我渴望求解脫而與基督同在一起:這實在是再好沒有了;但存留在肉身內,對你們卻十分重要。我確信不疑:我知道我必要存留,且必要為你們眾人存留於世,為使你們在信德上,得到進展和喜樂」(斐一21-25)。這寬仁能讓人感受到此世只是「客旅之行」,因此這寬仁是一種盼望的標記,「主快來了」是所懷希望的理由(伯前三15)。
「不要掛慮」,使我們聯想到基督在山中聖訓中所教導的「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瑪六33-34),先該尋求天國和它的義德,即「祈禱所應求的內容」。主禱文告訴我們:天主的國、天主的旨意,天主的名都是我們祈禱的對象,都是我們信、望、愛的理由。基督教我們祈禱的理由不是天主需要我們說出來,而是要我們把目光指向祂,是要我們關注天上的事,是要我們翹首仰望祂的救恩,是要我們不在「形而上的焦慮和煩」向死而生(哲學家海德格語),而在希望中得救。保祿邀請斐理伯的教友「以感恩之心」(meta eucharistias),藉著懇求和祈禱,在望德的學校中,把所要求的事帶到主面前,讓祂作主。按照聖安博羅削的解釋,「這種盼望的祈禱能夠常把主的應許放在眼前」。
「超乎各種意想的平安」——表明主賜的平安才是基督喜樂的冠冕,這平安就是基督本身,竹下俊因為祂是和平之王云话,這平安將在與復活之主相遇的靈魂中作主。這平安將如活水的江河,直到成為「正義的和平」。基督的平安有如站崗的哨兵護守著我們生命的安全——這是一幅何等美麗的圖畫——這將是每一個平安夜真正的平安圖。正如以「聖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們中間」為依據和事實的彌撒在結束時大度纸尺寸,有的傳統這樣說「在基督的平安中前行吧(Go forth in the peace of Christ)」或「於和平中安息吧(Rest in peace)」。
四、福音:路三10-18——我們該做什麼呢?
3:10群眾向他說:「那麼,我們該作什麼呢?
3:11他答復他們說:「有兩件內衣的,要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應照樣做。」
3:12稅吏也來受洗,並問他說:「師傅,我們該作什麼呢?」
3:13他向他們說:「除給你們規定的外,不要多徵收!」
3:14軍人也問說:「我們該作什麼呢?」他向他們說:「不要勒索人,也不要敲詐;對你們的糧餉應該知足!」
3:15那時,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亞),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許若翰就是默西亞。
3:16若翰便向眾人說道:「我固然以水洗你們,但是比我強的一位要來,就是解他的鞋帶,我也不配。他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
3:17木鍁已放在他手中暗杀星努努,他要揚淨自己的禾場,把麥粒收在倉內;至於糠秕新高淳论坛 ,卻要用不滅的火焚燒。」
3:18他還講了許多別的勸言,給百姓傳報喜訊。
這段聖經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若翰向各類人的宣講(特指若翰站著的宣講)(10-14)。15節是一個轉折:若翰是否為默西亞?16-18節是若翰對默西亞來臨之喜訊的宣告。如果從靈修輔導的藝術來看,這段聖經證實若翰的確是一個典型「靈修輔導大師」。他以倫理教導人和準備人的心靈,啓迪人走近(推想至)期待的「默西亞」救恩之星斗翠。然後若翰又謙卑地隱沒——這是每位靈修輔導者必修的課程:把基督顯示和指示給他人,然後繼續謙卑地、喜樂地為他人作基督的伴郎。
在路三8-18中,路加有四次提到“ποι?ω,「做」,或「結」,參閱8、10、12、14節”,表示悔改需要有相稱的果實。這在新約的告解聖事中稱為「補贖」,但為一個真正的皈依者,它是一個信仰的回應,即從信德的宣講→信德的重生→信德的行為的深化過程。「我們該做什麼?」告訴我們基督徒皈依的重點不在於受洗和懺悔的儀式,而是在於以一種全新的心靈與生命去回應天主。
路加以三類人的詢問導出他智慧的文學脈絡,不愧為一個「對症下藥的好醫生」和「傑出的寫實畫工」。他教導每一個人,每一個天主願意拯救的人,在他們悔改的時候,要按自己的身份來回應天主的寬仁:群眾應該以分享恩慈相待;稅吏不該橫徵暴斂;軍人不可強權訛人。分享是最簡單有效的愛(simple and effective charity),正如基督所言:「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擋他拿你的內衣。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拿去你的東西,別再索回」(路六29-30)。路加特意讓「師傅」一詞出自罪人稅吏之口,這是真正求倫理生命者發出。他們在倫理上詢問永生:「善師,為承受永生,我該作什麼」(谷十17)?而倫理德行中最基本的是「公正」(fair/justice)——即給別人應該擁有的,正如悔改的匝凱所保證的:「主,你看,我把我財物的一半施捨給窮人;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以四倍賠償」(路十九8)。路加沒有讓稅吏放棄「漢奸的行為」,同樣也沒有讓軍人「放下武器」,而是讓他們與人民保持和平的聯繫。這些兵不是羅馬軍人郭兰英简历,而是黑落德?安提帕的雇傭兵,軍人是國家和平與人民平安的守護者。我們知道在路加的筆下記載了一位「虔誠而敬畏天主,對百姓慷慨好施,又常向天主祈禱」的百夫長科爾乃略(參閱宗十1-2)。
從以上的反省中,我們看出細心的路加一一見證了福音到來後,在人民中間結出的「與悔改相稱的果實」。路加福音的魅力不在於信理上的可靠,而在於倫理上的可行。路加一方面強調皈依基督的「徹底捨棄的精神」伏玟晓微博,但是路加又能為「一切人」留下信賴天主慈悲的皈依空間。他的倫理教導不是條條框框闫维文,而是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心中的基督不是一個超越者,而是一個和平之王,一個在罪人中間的聖者。這位君王和聖者值得我們全心投奔,全人交付。
本段福音的第二部分是若翰基督論的宣告。若翰以四個證據來證明自己不是默西亞:
雖然耶穌後他而來,但耶穌絕對不是自己的門徒,而他只是耶穌的前驅(宗十三24-25);
若翰自稱(事實上也是):甚至自己不配為耶穌解鞋帶,他是人中最大,天國中最小;
若翰的洗禮是水和悔改的洗禮,而基督的洗禮是聖神和火的洗禮:前者是準備,後者是重生的實現;
耶穌將是一位以色列人期待的「審判的默西亞」,一個「揚谷器」(winnower),他是一個比先知還要大者(路七26)。
路加和瑪竇都提到「他(耶穌)將以聖神和火洗你們」,而馬爾谷只是提到「以聖神洗你們」。馬爾谷是較後期才有的這一思想,是直接對五旬節「聖神如火舌」降臨之事實的反省。雖然路加和瑪竇的記載是較早的,但他們所寫福音的版本還是在晚於馬爾谷而加入「以聖神和」一句的。因此,路加和瑪竇的早期版本只是提到「以火洗你們」。這與下文提到的「末世審判的圖像」——審判的默西亞相對應。與路加和瑪竇早期版本同年代的經外文獻都以智慧(基督徒所認為的聖言基督)和期待的默西亞為「審判者」稱之,審判的最好比喻就是「用火精煉」(refine)義人,用火焚燒惡人。
路加在本段福音的最後提到:若翰還講了許多勸言,給百姓傳報喜訊。這裡的喜訊不是耶穌所說的:「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派遣我向貧苦的人傳報喜訊」(路四18;依六十一1),而是和天使加俾額爾一樣的喜訊(路一19,參閱路二10)。這個喜訊不是福音的核心,而是預備性的喜訊,是一個將臨期的喜訊,是一個將要看見天主聖言的大喜訊。這喜訊的特色是,它總是以倫理教導為先導——如若翰的許多勸言(exhortation)。因此它所帶來的喜樂也是望德中期待的喜樂,苦難中忍耐的喜樂,不是「看見了主」之後圓滿的喜樂,但也是基督徒真正的喜樂。它是從悔改的喜樂而來,但在基督的逐漸切近中成為望德的喜樂,最後它將成為與基督同在的喜樂。
祈禱:
天主,請垂顧禰的子民。我們正懷著信德,期待主基督的誕生;求禰使我們因這偉大的救恩,滿懷望德與喜樂,也求禰使我們以歡欣鼓舞的心情,在隆重慶祝這救恩的來臨時,以禰賜下的平安表達我們圓滿的喜樂。上主,特別在今天,求禰賞給我們信德的意識和宣道的聖寵,使我們能在世界的將臨期向世人真誠地宣告我們因禰的到來而喜樂起來的理由。因禰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