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彤【视频】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舞蹈《萨玛舞》-新疆舞蹈
2019年04月11日王敏彤【视频】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舞蹈《萨玛舞》-新疆舞蹈
王敏彤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新疆舞蹈”,然后再点击“关注”就可以了。《新疆舞蹈》主要致力于推广和传播新疆各民族民间舞蹈、新疆民间民族歌舞文化等。
维吾尔族萨玛舞
文/赵金科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民间传统舞蹈,最初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神秘仪式(宗教活动)舞蹈表演。中国主要流传于新疆喀什市、麦盖提县、英吉沙县、莎车县、和田等地区,国外主要流传于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俄罗斯等中东国家地区。现今,在古尔邦节、麻扎祭祀活动、舞台演出中会有不同形式的表演;2011年萨玛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前的萨玛舞表演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前礼拜仪式
关于萨玛的来源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亚洲北方游牧民族所信奉的自然崇拜与萨满有关,萨玛舞由萨满巫师的宗教祭祀发展演变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萨玛为伊斯兰苏菲派仪式活动中的表演内容,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萨满信仰无关。
萨满教作为原始宗教的晚期形式,其目的在于体现图腾仪礼或巫术活动之中;在仪式活动场合下,原始宗教的观念、情感体验到仪式活动的表演过程,均能体现某一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族群认同观,即萨满是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的产物。在伊斯兰教中的萨玛作为萨满仪式性活动,最初,只有表演者用“哦呜—呜呜”的呼喊声来替代在表演过程中没有音乐的伴奏问题。萨玛舞流传在民间活动中成为一种新的舞蹈形式,并融合为“麦西热甫”活动中。由此可见,萨玛与萨满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从萨满仪式的发展历程可观测的维吾尔民间乐舞艺术的发展是一种多元融合的历史进程。 萨玛舞活动
萨玛(Sama),阿拉伯语,意为“听”。《古兰经》中讲到:“将佳音传给我的仆人,他们聆听萨玛(Sama)我的训诫并遵循最好之意。”有的学者解释萨玛为:“被聆听的声音”、“教徒们配音乐跳的舞蹈”、“萨玛做法的舞蹈”等,萨玛的宽泛概念应理解为“被聆听的音乐与可观赏的舞蹈综合一体的乐舞表演”。
艾提尕尔清真寺前萨玛舞表演
据记载,公元10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传至新疆,16世纪左右叶尔羌汗国时期伊斯兰教在新疆成为主流宗教,以此伊斯兰教苏菲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时期。伊斯兰宗教礼仪表演是维吾尔族传统乐舞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依禅派,“他们把音乐、舞蹈、诗歌引入礼拜仪式中,认为音乐和舞蹈能使人主相交融,人主合为一体。”这种具仪式性的表演加速维吾尔族民间艺术的形成。据了解,和田十二木卡姆在伊斯兰教苏菲派捷斯迪耶支系宗教仪式的萨玛舞蹈环节中表演,已经成为和田地区伊斯兰教仪式用乐之一。
民间表演活动
萨玛舞一般在伊斯兰教的盛大节日或纪念日活动中所进行表演。萨玛的表演节日一般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巴拉提节、罕妮卡教堂、蒂玛忌日、麻扎朝拜等。在举行仪式时,或高声念诵、祈祷,以祈祷神灵的宽恕;在表演过程中众人随着伴奏音乐与气势恢宏的呐喊声进行铿锵有力的动作表演,萨玛的形体动态主要是围绕队形的环绕与身体旋转为主,萨玛的表演者动作主要是前俯后仰、左右摇晃,动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步伐和手臂上,主要有前后下甩臂进退步、直臂前伸下甩手进退步、双膝有控制的屈伸等形成独特的韵律,步伐有悠晃步、颤步、三步一抬、单步跳转等,动作强调身体重心的转换,全体舞者按逆时针方向,边舞边行。从右到左的逆时针旋转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圆圈。高潮的时候一般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不断旋转,表演过程中随着现场氛围的不断升温,伴奏者与表演者都会进入一种忘我、痴迷的表演状态,直至表演者精疲力尽瘫倒在地为止。表演者试图通过萨玛实现“人主合一”的状态。
艾提尕尔清真寺前萨玛舞表演
萨玛舞可分为宗教节日、麻扎仪式活动、寺院功课三种类型。按照不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节日萨玛、木卡姆麦西热甫萨玛、活泼萨玛、大萨玛、艾提尕尔萨玛等。萨玛舞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的衍生产物,其表演场合是男性在仪式活动进行表演,所以在萨玛舞的表演过程中限制了女性的表演权利;如今随着时代观念的解放,萨玛舞也被融合到“麦西热甫”的活动中,无论男女老幼均可参加萨玛舞的表演。
艾提尕尔清真寺一隅
主编:杨银波;编辑:郭睿园;音乐:迪力亚尔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