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镇世界读书日,走近阅读推广人-城市快报快悦读

2016年02月01日

世界读书日,走近阅读推广人-城市快报快悦读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这样一个和阅读有关的日子里,我们来关注一群特殊的人——阅读推广人。
阅读推广人,有人将其定义为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和载体向公众传播阅读理念、开展阅读指导、提升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人士。阅读推广人的别名有很多——故事讲述人、阅读导读讲师、故事妈妈、文化义工、阅读活动负责人等,他们研习不同人群的精神所需,庄重地推荐自己的所知、所爱、所信。
读书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但正是因为有了“阅读推广人”的推荐、解读和分享,才会让好书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让阅读成为更多人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推广人对于如今这个追求“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是十分宝贵和需要的。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几位国内知名的阅读推广人,他们是好书与读者的中介,他们本身是“读书人”,有着超出一般人的阅读量和藏书量,但他们并没有将这样的“阅读优越性”视作私人财富,而是在各自的平台上,用最大的努力和诚意向公众推荐好书。


史 航
著名编剧
荐书注重有趣、有料、有种
史航说,读书是本能,是饥渴。很多人乐于向你讨书单,但对于真正阅读没兴趣,这也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其实也没有关系,书到用时方恨少,恨了之后,再读不迟
读书和推荐书,是著名编剧史航的生活日常。2014年,史航获得首届“伯鸿书香人物奖”,这是对他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所做工作的一个肯定,而了解史航的人或许会发现,向公众推荐书,其实只是史航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本能。
从2010年1月30日史航发出第一条新浪微博起,至今他的微博中和书有关的内容一共有3160条。这其中包括他推荐的书目、抄写的书中经典句子、发的书封以及和书有关的种种。除了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荐书厄运钟摆,史航还做了200多期“史航说书”,并连续5年举办阅读讲座,此外每年还参加各种新书发布会等。
史航作为阅读推广人,最早可以追溯到他上学的时候,“我推荐各种课外书给我的同学,免得男生要打我,也免得女生不理我。中学时,我几乎每天书包里都塞几本画报或武侠书,是给大家带的。”后来史航做了编剧,又当了电视节目的策划、嘉宾、客座主持清朝出阁记,有了更多的机会发声、推荐,直到后来通过网络的方式。
“史航说书”是中国出版集团大佳网为史航做的一个网络视频节目,每次谈一本书,20分钟到40分钟不等,一共做了200多期。史航说这是他特别用心的一个工作,每本书都得看过,而且不止看一遍,要做笔记,也怕挂一漏万。
史航在微博上推荐书,不是一本正经地列出书目或者书的内容概要,而是不停地“玩花活”。比如他用“抄结尾”的方式,只抄某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如拉克洛的《危险的关系》中的“我们的理智在替我们防止不幸的遭遇上已十分软弱无能,在给我们提供安慰上更是如此”,安徒生的《豌豆上的公主》中的“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段时间史航每天早晨在微博上写“觅句欣有得”,按着王芸孙编的《中国旧诗佳句韵编》,可以将历代律诗的散句按着句尾关键字的方式摘抄,“月”就是“长安一片月”“鸡声茅店月”“举杯邀明月”,一气罗列,特别宜于人们对照品评,他也会每次加几句评语,抛砖助兴。
史航推荐书注重有趣、有料、有种,具体涉及的书籍种类不胜枚举,从自传、书信、日记到庭审记录,从探险故事、漫画、剧本到诗话、词话、曲话,元镇从笑话、谜语、民间故事到科幻、玄幻、推理小说,就连《吉林省农业谚语》他都能找出一些亮点,与大家会心一笑16k小说网,比如“骑马骑前胛儿t5687,骑骡骑当间儿,骑驴就骑屁股蛋儿”。
如今,史航每个月会在北京的鼓楼西剧场举办一次公益的读书会活动。小剧场能容纳二三百人,都是奔着史航的说书而来。史航说:“读书是本能,是饥渴。很多人乐于向你讨书单,但对于真正阅读没兴趣,这也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其实也没有关系双乳山,书到用时方恨少,恨了之后,再读不迟。”


徐凤文
文史学者
荐书主要“看人下菜碟”
徐凤文说,希望有朝一日,找那么一个地方,能把所有的藏书聚于一房,每天像哈利·波特一样在这样的纸房子中探险、读书、写作、分享
天津文史学者、作家徐凤文是这座城市一位著名的读书人。除了在报刊上开辟阅读专栏、出版相关读物外,他也曾在部队、院校冯天魁、企业、中小学、幼儿园举行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读书推广活动。
阅读对于徐凤文而言绝不是一件私事。“阅读和人生都是一个温暖和百感交集的传梦旅程。作为一个职业读书人和阅读推广人颜文伟,能够把自己几十年读书、行走、写作、做事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感悟结合到阅读推广活动中,能找到一种将书里书外的世界打通的方式,能通过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方式将书里的内容变成很多人可以分享的故事,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徐凤文说。
从1982年上大学起,徐凤文一直有逛旧书店的习惯梦鸽简历。很多人因为是“颜控”或者有洁癖,虽然喜欢读书,却对旧书没有兴趣,徐凤文却对旧书情有独钟。那些落着岁月尘埃的小册子,总是在一个角落适时地与他的目光相逢,然后便成为他引以为豪的“私有财产”。
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的旧书市陆续兴起,从八里台到二宫,从三宫到鼓楼,从古文化街到现在的海河边,徐凤文几乎每周都会去逛旧书摊。那些旭日初升或薄雾未散的周末清晨,徐凤文总会出现在旧书摊前,淘完书后,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来,名为“交作业”。过去的30多年,无论是在哪座城市,他至少一周会逛一次旧书店或旧书摊。徐凤文将此视为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如同“邂逅”和“艳遇”,让人总是有所期盼。
从去年年底开始,徐凤文做了两件事,在天津的读书人中引起了极大关注,也让他“阅读推广人”的身份更加深入人心。其一是创办民国故事会,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天津的城市历史、人文往事贝克曼梁法,也介绍和这些人与事有关的书。以故事会的形式,将白纸黑字的书中故事用立体的方式演绎,这让读书在徐凤文的故事会里不再是一个静态的动作,而是一个光彩斑斓的舞台。
另一件事是关于他的书房。徐凤文说,这些年来,他的书房跟着他到处漂泊。目前春宫秘戏图,他有一个大书房和两处小书房,藏书数量没有具体统计过,因为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小册子,预计在两三万册,这还不算老报刊、老照片、老档案、老广告、老发票等旧纸。位于“棉三”的大书房,两面书墙到顶5米,已经接近很多人理想中书房的样子。经常有朋友带着家人或者朋友来书房喝茶聊天,也是一种即兴的读书推广。
徐凤文说,希望有朝一日,找那么一个地方,能把所有的藏书聚于一房,每天像哈利·波特一样在这样的纸房子中探险、读书、写作、分享,上演现实与异次元交织的内心戏剧,温暖、迷人、美好。
徐凤文推荐书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主要是“看人下菜碟”,未来他还会通过一些跨界的形式做一些以读书、故事为基础的现场活动,跟更多的人分享阅读的美好与欢愉。


绿 茶
书评人
阅读需要分享
绿茶觉得,分享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喜欢这份美好能带给更多的人,成为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将绿茶称为书评人,但他本人更喜欢被称为“阅读推广人”。
对很多微博网友来说,《绿茶书情》并不陌生,这份集合了主编人绿茶读书心得的电子杂志,成为许多读者的阅读指南。每一期的《绿茶书情》,都对当下的出版业态和最新图书进行独立的评价和推荐。
《绿茶书情》于2010年创刊,最初是以电子杂志的方式发布,如今则以出版物、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客户端的方式发布。
不管是以怎样的平台和方式,绿茶的理念都是“阅读需要分享”。
绿茶还在上大学时,曾勤工俭学应聘去了一家书店,那是当时北京城最具规模的学术书店铜祖,那里有十多万个图书品种。就是在这家书店的从业经历,培养了他对书的情感与选书的本能以及分享阅读的精神。
两年多的时间里,整个店面的书几乎被他了然于胸,他就像装了书店的GPS一样,能很快在大脑里搜索到某本书在哪个区域、哪个书架上。
再后来,他开始负责店面的全面工作,成了店面经理,但除了给员工排班和接待一些来代销自己书的作者外麻叔谋,他的主要工作内容还是帮读者找书。
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很多知名教授和学者,他们都愿意和绿茶这个能帮他们找到书并愿意向他推荐各种书的小伙子聊天,从那时候起,绿茶就特别愿意把他认为的好书和更多人分享。
如今,《绿茶书情》已经是很多人买书、看书的指南。
2011年起,绿茶还与杨早、邱小石发起的阅读邻居读书会一起,以图书为载体,与每一位“阅读邻居”面对面交流、分享阅读体验。
2013年,阅读邻居团队开始走出北京,为社区图书馆提供图书顾问咨询。阅读邻居选书独特、交流深刻,成为年轻知识分子实现启蒙与自启蒙的精神来源。
绿茶觉得,分享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喜欢这份美好能带给更多的人,成为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记者 苏莉鹏
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

分类:全部文章 | 标签: | 查看:247
toutian世间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坏人,而是这种人!-天天读书文摘cf回归东亚人是天生的种族主义者吗?-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