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纳税人识别号世界各国如何供暖?-爱妮尔电磁新天地

2018年11月25日

世界各国如何供暖?-爱妮尔电磁新天地
每逢冬天,“暖气”和“供暖”必定会成为全国人民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本周此轮强势降温后,该话题又被讨论起来。全国寒潮来了,窝在有暖气的家里恐怕是最舒服的了。“你在北方靠暖气取暖,我在南方靠抖取暖”,“南方人民已冻傻,有暖气的北方感受不到这忧伤”,“在北方室内吃雪糕,是对暖气最大的尊重”……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那么,其他国家是怎样供暖的呢?最大众化的供暖方式是靠天然气和电力,日韩则是依赖具有文化特色的被炉和暖炕;瑞典和奥地利以能源二次利用供暖;最特别的是匈牙利,每年回收磨损纸币用作燃料,即“烧钱取暖”,这种取暖方式听着就有些“肉疼”。无论是哪种方式,冬天室外大雪纷飞,而你在屋子里暖融融地喝茶、看书,这种惬意,可都要感谢暖气啊!倪宝铎
俄罗斯取暖
有“冰雪之国”称号的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冷的国家之一。在俄罗斯人看来,下雪是很常见的事,只有开始供暖,才代表冬天的到来。
如今的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大的区域供暖系统,81%的住户使用集中供暖设施,负责建设、维护、管理供暖设施的工作人员约200万。从每年10月1日开始,当俄罗斯的气温连续5天低于8摄氏度时,相关机构就开始启动供暖系统,首批供暖对象是幼儿园、中小学、医疗单位,然后在半个月的时间里,陆续实现全部供暖。
生活在莫斯科的伊万诺思娜是一名房屋管理员,她介绍:“冬天并不难熬,室内的温度都在25度以上,房间里都有暖气,穿一件单衣就够了。”俄罗斯全国供暖时间存在差异。横跨11个时区的俄罗斯供暖时间有长有短,通常在6个月以上,要延长多久是由地区所在的纬度决定,比如圣彼得堡的供暖时间会持续7个月。当然,如果5月份气温依然很低,那么艳舞台,供暖也会相应延长。
俄罗斯是一个寒冷的国家。
由于国土大多数位于温带到亚寒带,甚至还有部分北极圈内的领土,俄罗斯的冬天不仅漫长,而且致命。仅仅从气温上看,即使是相对靠西南的首都莫斯科,也要在冬天面对零下13度的低温。到了北方那些深入寒带的小聚居点,每年经历一周零下40度的极端低温也是家常便饭。
即使战斗民族也并不想住在北极圈内
因此在俄罗斯,取暖一直都是一件大事。
得益于沙皇俄国向东快速的扩张,古代俄国人获得了西伯利亚森林中取之不尽的木材。这些木材不仅可以作为建材出口到西欧国家,还可以作为燃料帮助人们度过苦寒的冬天。
1
叶尔玛克征服西伯利亚
瓦西里·苏里科夫绘
2
3
在那个时代,集中供暖的技术还不存在,零散而稀疏的居民点也让集中供暖难以实现,人们都会在家里筑起壁炉,点火取暖。在19世纪的俄罗斯人眼里,壁炉就是家,伏特加就是老婆,有这两样东西,再困难的冬天也不成问题。壁炉和烈酒,也一直都是俄国文学中经常出现的典型符号。
冬日的莫斯科
右为马雅可夫斯基雕像
啧啧
不过俄国更密集的人口还是集中在西部的两座大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座城市是俄国率先进入百万人口俱乐部的城市,在人口高度集中的早期倒确实面临过供暖难题——正如这两座城市的吃饭问题一样,要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强行从外地输血,要么就让城里人挨饿受冻。
灯火通明
然而靠爱是不能发光发热的
好在19世纪末,俄国人终于启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远东森林里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进入西部的大城市。那时候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居民京乐春水,也能在城中买到便宜的柴火,在自家炉子里点火过冬。俄国的供暖,算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依靠零散的民家自有供暖系统解决了这个困难。
源源不断的
在自家炉子里点火过冬
苏联的能源危机
从苏联建立初期一直到赫鲁晓夫时代,集中供暖系统在全俄遍地开花,逐渐成为潮流。
这个时代的最高峰,要数赫鲁晓夫楼(Khrushchyovka)。这是一种三到五层的公寓楼,造型简单丑陋,造价非常低廉,是苏联时代的保障房。说白了,这就是中国筒子楼的原型。


赫鲁晓夫对这种楼房寄予厚望,认为在他这种“反对浪费”的建筑哲学下,苏联能够节约出更多的资源建设社会主义,而非华而不实的腐朽享受。
不过再节约资源,也不能节约冬天供暖的资源,否则俄国的冬天很快就会让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生力量快速减少。于是他们想出了非常工业化的好方法——把工厂里的废热用管子输送到居民区再世为后,暖气片里的蒸汽为瑟瑟发抖的居民们带来了充足的暖意。

如果居民楼附近没有工厂,就用一座中央供暖厂替代,并用大管线连接到尽可能远的地方,以提高暖气生产的边际效应。
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对这种供暖方式不会陌生。在中国大张旗鼓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年代里,这种供暖模式被大规模引入,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而存在。至今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国企工厂周边的居民楼仍然享受着厂子带来的温暖。
社会主义革命干劲儿温暖着大家
利用厂子里的废水废热满足居民需求,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环保的功能,但却无法满足居民越来越高的供暖需求。居住在苏联筒子楼里的人们从6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抱怨着厂供暖气的不稳定,逼得苏联政府另想办法。
最终,他们也搞了一次天然气改造,从西伯利亚的气田向城市输送供暖用的能源。可是这点增量还是没有能够让人民满意,苏联的供暖竟然陷入了能源危机。
还是不够热
谁在糊弄谁?
按照俄罗斯相关法律,即使一栋楼里有一大半的人都拒绝交供暖费,供暖公司也不能切断这栋楼的暖气。毕竟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断人暖气基本就等于谋财害命。
家里没有暖气是会冻死的。
但上有政策,下自然就有对策,供暖公司虽然不能主动切断供暖导盲犬珍妮,却可以对影响供暖的技术问题延迟处理。这事的操作空间就太大了。前面提到的中央供暖站大管线长距离输送为现在的黑心公司留足了后门。
由于供暖管线太长,蒸汽在途中损失严重,在管子里凝成液态水,天长日久造成了严重的腐蚀。谁也不知道,这些看似结实的大管子什么时候会突然嘣一个洞,把里面的蒸汽像云彩一样喷出来。


崩坏的暖气管道在路边形成了云雾缭绕的蒸汽带,更让经过的行人一不小心就中招掉进管子里——在俄罗斯,这样的社会新闻并不少见。至于因为管线破损而突然断了暖气的附近居民,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紧急修复中
大多数情况下,当地官员和供暖公司的负责人都会郑重承诺事情很快会得到解决,恢复供暖的时间却取决于居民交费用的热情程度何莫修。
不得已的时候,还是要用老办法
有时候,不仅是来自苏联时代的破旧管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更可怕的是因为腐败而产生的新毛病。
2012年,普京的老家圣彼得堡就爆出了巨大的供暖丑闻:当地的能源委员会主席特里施金(Oleg Trishkin)因为使用了不合格的供暖管线而被捕。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他的三名手下和前任主席。
这几位大佬低价买进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的旧输气管道,简单清洗后伪装成供暖管道埋设入地下。供暖管道在技术标准上和普通的输气管道很不一样,需要进行特殊的防漏抗高温处理,而这些问题管道显然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很快就会崩坏。
这家
也正是因为这些管道接二连三地爆了,才牵出这背后的贪腐大案。
因寒冷而愤怒的老百姓和供暖公司无从吵起,跟地方政府也没话说,但还有最后一个表达自己不满的方式——威胁总统。莫斯科东南方小城佩尔沃迈斯克(Pervomaisk)的一些居民,就因为和当地供暖企业的拖延而在寒冬中生活了一段时间。
穿着鸭绒服睡觉的居民们最终忍无可忍新食神,给统俄党支部写了一封信:“请转告普京阁下,您要是再不给我们供暖,明年我们就选别的候选人了。”(信件大意)
为了俄罗斯人民的温暖而燃烧
普京当然不会真的在意这些选民的选票去向何方。不过最终,他们还是得到了新的管道和暖气片,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即使到了今天,坐拥令人艳羡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俄罗斯的冬季供暖也还是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当然可怕的供暖危机并不会发生在万众瞩目的首都俄罗斯和圣彼得堡,只会悄悄发生在一些无人关注的小城市里。
从小就要自力更生

美国取暖
据《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美国有55%的家庭靠天然气供暖,但是今年天然气紧缺是全球性的,他们成为这次能源短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预计今冬的暖气账单要飞涨48%左右,平均每户比以往多付350美元左右(合人民币约2800元)。

据统计,在去年的取暖季节,美国使用天然气取暖的人平均花费了约700美元。而在严重依赖天然气取暖的美国中西部家庭,平均每人花费了约950美元。美国天然气协会(AGA)警告说,如果今年美国中西部的天气比往常寒冷的话,那么,天然气可能会使房主比去年同期多花费70%。此外,据报道,对于全美29%的使用电力供暖的用户来说,也不能逃过这次大涨价,因为很多发电厂都是用天然气作燃料运作的,估计暖气价格要上涨5%。另外7%靠石油供暖的美国人也要多付32%的费用。
奥地利取暖
目前奥地利的取暖主要依靠太阳能,近4年来奥地利人均太阳能供暖面积几乎增加了一倍。统计显示,2006年奥地利家用太阳能供暖采集设备的生产增幅达到了66%。

为鼓励公民使用太阳能供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进行积极宣传,三是增加新能源技术投入。
由于政府鼓励使用太阳能取暖,极大地节省了能源,据奥地利政府公布的数字,一个家庭安装6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每年可节省400升取暖油,或343立方米天然气,或2400度电。
韩国取暖

韩国:暖炕延续起居文化
韩国老一代人习惯使用暖炕。它的工作方式是在厨房或屋外的灶坑里,以烧柴的方式产生热气,再通过房屋下的管道给房间供暖,类似于中国的地暖,只不过韩国暖炕是全铺式,覆盖屋子的角角落落。这样的全铺式暖炕能有多大呢?居住在庆尚南道的一户人家的五居室暖炕房面积为174.9平方米。为此,韩国纪录研究机构在2013年还专门为这一家人颁发了“单个暖炕最大面积暖房”证书。
通常,韩国的暖炕会和过厅木板结合在一起,这与韩国的气候有密切关联。韩国的主要气候为大陆性与海洋性,四季变化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因此拿火吉他,为了纳凉,韩国人在装修时会选择良好的过厅木板;为了取暖,房屋的地面比地平面高,暖炕房间不大,易于维持暖和的温度。将过厅木板和暖炕结合在一起,也成了韩国房屋的一大特色。
除此之外,暖炕还很好地延续了韩国的起居文化。韩国人的生活习惯是“坐卧式”,比如回家后,人们脱了鞋就直接坐在地上休息,即使家里有沙发,大家还是习惯坐在地上放松,老一代人更是喜欢直接睡在地上;比如在汗蒸房里,人们洗完澡后穿上汗蒸房的衣服,就坐在地上吃鸡蛋、喝米汁、聊天;有些餐厅也是“坐式”设施,桌子不高,人们盘腿坐在桌边,端着碗吃饭恶之华。
而暖炕在冬季里为房屋提供适宜的温度,让韩国人将“坐卧式”的生活习惯延续下去,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冬天里,小孩在地上爬来爬去,家长也不用担心会着凉生病。
韩国对使用电供暖系统很重视,而且得到广泛应用。电供暖系统是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式之一,电供暖系统以电力为能源,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传入房间,地面和墙壁等密实物体被首先加热,并将热量均匀地传至整个房间,空气清新舒适,给人一种在阳光下的感觉。电供暖系统因为取消了暖气片和管路,相当于增加了室内使用面积,整个系统使用寿命长,免维护,免维修。这一供暖方式可分户、分单元或楼层实行计量,用户可自由控制用电量。
日本:日剧中频繁出镜的被炉
如果你熟悉日剧,就会发现被炉在日剧中频繁出镜:一家人下班后,会围着被炉吃晚饭聊天;女主角去男主角家里做客,两人是坐在被炉旁谈情说爱;父母给孩子请家庭教师,也是在被炉旁辅导孩子功课……日本的被炉,又被称为暖桌,是在一个双层矮桌上铺一张棉被,桌子下面带有电发热器,将腿伸进去,就能有取暖抗寒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是被炉呢?由于日本地震多发,房屋不得不建造得较为轻便,但这样的结构不利于暖气工程,也不利于保暖;外加日本资源贫乏,供暖能源消耗太大,并不适合集中供暖。因此,日本人就用被炉的方式取暖,天气冷时,一家人围着被炉坐着,吃饭、聊天、打牌,这也是日剧常见的家庭生活场景。
旧式的被炉是一个正方形的小矮桌,桌子木架上铺一条能笼罩整张桌子且及地的被子满月酒贺词,以防热量流失,然后再放上桌面板,桌子正下方有个约数十厘米的炕,炕的最下方有火炉箱,火炉箱里放着火炭或煤球,火炉箱上铺上木地板。取暖时,人们把脚放在由被子罩着的热乎乎的木地板上,就能瞬间感到温暖。随着科技的进步,被炉被不断改造,小矮桌变成了长方形,桌腿还被加高,有的甚至还配了凳子,方便人们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学习或工作;火炉箱也变成了电发热器什么是纳税人识别号,免去了人们要不断往火炉箱里添加火炭或煤球所带来的麻烦。
新式的被炉可以被随意放置,人们装修房屋时不再固定被炉的位置,而是在地上铺一层垫子,把带有电发热器的被炉直接放在垫子上,人们把腿伸进棉被里面,就能感觉到冬日的温暖惬意。除了位置的变化,被炉的被子也有新花样,不仅仅是花纹的变化,而是被子不再作为一个整体,即用单层布把四个角连接起来紧扣在被炉桌板下,这样的被子更简洁、好看,成为年轻人的首选。不少商家开动脑筋,还给新式被炉进行再次升级——自带靠背,人们在取暖时,身体能更舒服地倚靠,这种款式颇受中学生的欢迎。
美国:壁炉主要为制造气氛
美国约有1.17亿户家庭,根据人口普查局的统计结果,50%的家庭使用天然气供暖皇家威龙,39%的家庭使用电力供暖,其余的家庭使用取暖油、丙烷、木头等其他方式进行供暖索尔图。由于地处北半球,大部分的建筑都是双层玻璃或者三层玻璃,门也大多是双层门,这都有利于室内温度的维持。
在美国的大城市里,人们多住公寓,公寓都是通过电来取暖。每家每户都有个锅炉,根据住户设定的温度制热,而且每家每户还有一个立式的热水炉,热水炉和锅炉一起被放置在单独的小隔间里,保证了24小时热水的提供。纽约的公寓则是通过中央空调来供暖,《租户权益指南》对出租房的暖气供应时间和温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从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房东必须给房客提供暖气,且当室外温度低于12摄氏度,室内温度必须达到20摄氏度,如果房东不提供暖气,房客可以随时向当地政府进行投诉。
在美国的小城镇里,人们多住别墅,由于别墅是单独建筑,取暖时用的是取暖油。每家的地下室有一个锅炉,负责供热和烧水,还有一个大油罐,油罐的管子一头连接锅炉,另一头在屋外。当专门送取暖油的车到来时,房主来到屋外,打开管子的盖,送油的工作人员就会用油枪往里面输油。通常,小别墅全年需要800加仑以上的取暖油,大别墅则需要2000加仑以上,每加仑在4美元上下浮动。一般情况下,夏天油价比冬天要便宜,精打细算的房主会选择在夏天油价最便宜的时候,向送油公司购买全年的用油量。
房屋供暖设施的维修和保养都由房主自己来负责。除了常规的设备,壁炉是房屋的加分项,有壁炉的别墅比没有壁炉的别墅要贵约2万美元。壁炉一般被放置在客厅,大部分美国人冬天并不用壁炉来取暖,只有当感恩节、圣诞节、新年这种重要节日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壁炉才会被使用。这时壁炉是烘托气氛的最佳道具。
奥地利:垃圾转化成电力供暖欧盟循环经济典范
欧盟一向倡导“循环经济”,奥地利与意大利之间的垃圾买卖就是成功的典范。2017年,奥地利第二大公共事业机构EVN从意大利罗马进口了7万吨垃圾。这些垃圾被运到维也纳以西60公里处的垃圾回收工厂。该工厂处理垃圾的能力为每年50万吨,而这7万吨垃圾可以产生超过55万兆瓦时的电力西凉女国。EVN出售由垃圾转化成的电、热、气,满足了奥地利居民供暖需要的热能王治单。
对于这样的合作,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社分析师评论道:“意大利的垃圾循环利用少于邻国汪浔芳,奥地利能源业对垃圾的依赖度高陶斯咏简介,尤其是在为居民提供热能、保证供暖方面,使得两国成为理想的贸易伙伴。”
德国:室内最低温不得低于20摄氏度
1946年,北极和西伯利亚寒潮席卷欧洲,德国人迎来了“最冷的冬天”。然而在当时,德国家庭没有暖气也没有电,室外达到了零下20℃,冰冻住的河流无法通航,交通运输业瘫痪,学校和工厂被迫临时关闭,有数十万德国人因为饥饿和寒冷丧生在这场“无暖危机”中。后来,德国政府将“让每个家庭用上暖气”作为目标,每座城市都建了热电厂,用以集中供热。以柏林为例,作为德国的首都,目前,柏林拥有全国最大的集中供暖网,城市里有1875公里的供暖管道,供120万人使用,供暖季从10月开始,到次年4月结束。
政府还严格规定了租房的房屋室温,从舒适节能的角度考虑,卧室应该是16℃,客厅是20℃,书房是22℃,浴室是24℃。生活在柏林的能源政策专家蒙乌斯称:“室温在18℃以下时,房东必须提供暖气。如果在早晨6点到晚上12点期间,室内温度低于20℃的话达文西是谁,房客可以去法院起诉房东。”蒙乌斯指出,有些房东很有心机,会在租房合同里随意填写室内最低温度,如写成“16℃”,这时,房客依然可以去起诉房东,因为这样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按照政府的规定,暖气开到最大后室温依然无法达到20℃,那么该房屋被视为“缺陷房屋”,房客有权要求减少租金;如果完全无法供暖,房客可以要求租金全免,并有权解除租房合同。
瑞典:新绿色能源供暖
瑞典是北极周围国家之一,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供暖是关系到瑞典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供暖多了一种途径——新绿色能源供暖,即通过数据中心所产生的热量为这座城市的住户提供暖气。这个数据中心名为“斯德哥尔摩数据公园”,由市政府与当地供暖公司联合运营,各大数据中心都在相继加入,例如,热门的社交平台和视频网站,只要人们发照片、发生日祝福、看视频节目、做网络直播等,服务器都会飞速运转,所产生的热量都能成为供暖的能源。
成排的服务器塔被闪烁的灯光覆盖,大量的电缆通向各个方向,由于电脑在运行中会变热,需要很多风扇来为它们降温盏记燕窝,以确保电脑正常运作,这些热量通常被当做废物处理掉,但热量也是一种能源,为什么不用来供暖呢?“斯德哥尔摩数据公园”在冷水流入数据中心后,专门为经过冷却过程后升温的水制造管道,让它们流到工厂里,随后分散到各家各户,为住宅提供热量。
“斯德哥尔摩数据公园”业务拓展负责人马特森称:“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加强环保气候方面的意识来提高企业声誉,塑造品牌形象。”目前,服装零售连锁店H&M运营的数据中心已经加入。H&M不仅可以卖掉废弃的热量,同时还能享受到免费提供的冷水,一举两得,财务方面节省许多。马特森介绍,预计到2018年,“斯德哥尔摩数据公园”能为2500户住宅公寓供暖;预计在2035年,可以满足斯德哥尔摩全部供暖需求的10%以上。
瑞典并不是唯一尝试以数据中心为新绿色能源供暖的国家,芬兰、美国、加拿大等都有类似的项目测试,这些国家都是在小城镇为居民供暖,但瑞典决定将这种供暖方式从首都斯德哥尔摩开始普及,继而扩大到全国范围,成为引领绿色能源理念的先锋。
匈牙利:央行送“钱砖”供福利团体烧钱取暖
匈牙利是世界上唯一每年回收磨损纸币用作燃料的国家,约四分之一的流通钞票被回收的同时,匈牙利中央银行发行新钞以取代无用的旧钞票,这时,旧钞票就有了另一个去处:被压制成“钱砖”,供福利团体烧“钱砖”取暖。为了应付冬天寒冷天气,中央银行把压制好的一块块“钱砖”,送给通过抽签选中的福利团体作为取暖的材料。
匈牙利东北部城市米什科尔沃的一家孤独症儿童中心负责人海莱依说:“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慈善行为,对于我们来说,宛若雪中送炭,帮助我们节省了一部分取暖费用。‘钱砖’易燃易生热,只需要加一点点木材,房间里就非常温暖。”海莱依估算,匈牙利中央银行提供的“钱砖”,使得他们这家孤独症儿童中心节省了约6万福林的取暖费用。
“烧钱”计划始于2008年,刚开始时,中央银行现金后勤中心采取直接烧旧钞的方式,经过多番实践后,他们决定把旧钞压制成“钱砖”,还特地采购了一批专门压制“钱砖”的机器。要制成一公斤的“钱砖”,需要500万福林旧钞票,这些旧钞票先被裁成一毫米至5毫米的碎片,然后由机器压缩,全过程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制造“钱砖”的现场有安保人员严密巡视,工作人员必须身穿特定的没有口袋的制服。
中央银行现金后勤中心主管弗兰兹说:“我们的实验证明,把旧钞票压制成‘钱砖’后,可燃性几乎与褐煤一样,还可加入混合燃料的燃炉中使用。它们对供暖大有好处,还能帮助缓解燃料紧缺的现状。每年我们都销毁四五十吨旧钞票,将其制成‘钱砖’,送给燃料不足的民众取暖。对于中央银行来说,社会责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加拿大:用电取暖,随时进入供暖模式
在加拿大,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是用电取暖,他们的电取暖器呈细长条形状,被安装在每个房间靠窗口的位置。走廊处或客厅处还有一个温度调节器,用来控制各房间的冷暖装置。温度调节器结构简单,圆盘表面刻有温度指数,房主可选择开动电暖器还是冷气机,或是将其关上。如此方便的用电取暖致使许多怕冷的当地人在气温15摄氏度时就打开了温度调节器,家里提前进入供暖模式,完全不被漫长的寒冬所困扰。
我国
中国北方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错妃诱情,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作为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北京第一热电厂于1957年开始建设。1958年4月21日,集中供热的第一条蒸汽管道光华线破土动工。1959年沿长安街新建了为“国庆工程”十大建筑及中南海供热的重点工程――长安线。
而现行我国的供暖模式,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从那时起,如同住房等其他社会福利一样,供暖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北方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事业,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而纵观世界各国的冬季取暖模式,无论是集中供暖的俄罗斯(即前苏联)还是分户供暖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以地理界限划分供暖区域。
其实南方是需要暖气的,但是否能“集中供暖”则让人头痛。且不说新增加的能耗问题,单是为集中供暖重新铺设管线这一巨大工程就能让人望而却步。此外,诸如南方间歇性回暖,热源难以保证等问题也让“集中供暖”不那么可行。
而来源于欧洲的分户供暖方式也许值得我们去考量血染北沙河,2000年,当时的建设部以76号文件颁发了 《民用住宅节能管理规定》林哲乐,就明确提出分户计量的改革方向,发出了供暖改革的信号。2003年,当时的建设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的15个省份的12个城市作为实行供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城市。但新住宅热计量表不好使,老小区的改造费用令人咋舌的问题拖缓了北方分户供暖的步调,而南方很多地区则是从零开始。

分类:全部文章 | 标签: | 查看:407
利尻机场别惹佐汉全部插曲